|
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逐步恢复,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步释放,多家银行也铆足劲儿抢占个人消费信贷市场。5月12日,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,不少银行通过打折促销个人消费贷或者推出“借款+红包”等多种方式吸引个人客户。在大力促销的背后,是银行抢抓居民消费需求反弹这一机遇,刺激消费信贷业务增长。不过分析人士指出,银行在获客的同时,也需要更加关注信贷质量。
降价促销抢客
银行消费类贷款产品开启降价促销模式。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,招商银行5月11日在手机银行App上开启“闪电贷新户抢9折券”的优惠活动,5月1日-25日期间进行闪电贷申请且成功获取闪电贷额度的客户(质押闪、场景闪除外),可以领取9折利率折扣券,折后利率最低不低于年化利率5.04%。另外,闪电贷优惠利率也惠及到招商银行金卡和金葵花达标客户,这两类客户在5月7日-6月7日期间分别可以领取9折和8折优惠券,折后利率最低不低于年化利率5.4%。
北京商报记者从招商银行工作人员方面了解到,上述优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申请闪电贷,由于新户第一次申请闪电贷,所以优惠力度更大一些。“对于金卡客户而言,5.4%的年化利率其实已经比较低了。”据该工作人员透露,“最近每天都有客户询问闪电贷业务,在接到客户咨询时,我们一般也主推闪电贷业务。”
无独有偶,国有银行也降价抢夺优质客户。北京地区白领刘明(化名)近日收到工商银行的推销短信,“我行已下调您的个人信用贷款(融e借)年利率至4.35%,支持按期付息一次性还本,登录工银e生活、工行手机银行即可自助办理”。此外,北京商报记者获悉,交通银行也定向推送过类似短信,用户徐勇(化名)表示,他最近接到交通银行推送的多条短信,推荐贷款业务,“最高30万元额度距您一步之遥,最低年利率仅5.76%”。
在降低贷款利率之外,不少银行还推出“借款+红包”等多种福利,吸引客户。比如,在交通银行手机银行App上测试惠民贷额度,无论是否审批通过,均可抽取12g实物金条及金额不等的贴金券;平安银行智贷新客首次获取额度立享5000口袋金币(约价值10元)。
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表示,受疫情冲击,今年一季度GDP负增6.8%,消费影响的幅度最大。因此,提振消费“稳增长”是重要的调控方向。而消费类贷款显然是提振消费的手段之一,商业银行加大消费贷款的营销力度与政策导向高度吻合。
消费需求回暖
在疫情影响下,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需求被抑制,银行消费贷备受冲击。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.21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少增了6022亿元,一季度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。而随着企业复工复产,消费回暖趋势,银行正在加紧“补课”,加大营销刺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。
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,也显示出消费需求正在逐步释放。4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,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。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此前表示,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或者解除,个人消费贷款和购房贷款的需求也会得到释放。
5月12日,央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就4月金融统计数据情况答记者问时指出,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长逐步恢复,4月,个人消费贷款新增4782亿元,同比多增90亿元。其中,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75亿元,同比多增173亿元。
银行一线人员对消费贷款回暖感受最为明显。某国有大行一家支行行长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“随着很多企业复工复产,个人消费需求的逐步回升,近期个人消费信用贷的展业情况比一季度有所回暖,面临的展业压力没有原来大了”。平安银行也在一季报中表示,疫情期间,随着该行推动业务流程线上化改造,产能快速恢复,3月“新一贷”日均发放额已达到去年日均发放额水平。
在王全月看来,消费贷款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,以及消费习惯的养成。从收入上看,伴随复工复产的推进,二季度我国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回暖概率较大;从消费习惯上看,“加杠杆”式的消费观虽然已被部分居民所接受,但目前仍非主流观念。而这也表明我国消费贷业务潜力巨大。由此综合判断,消费贷款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,但增速存在回落的可能性。
做好风险管理
近年来,零售银行已成为各家银行发力和争夺的主战场,但是在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,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的形势也值得银行深思。
从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中已可见端倪。例如,截至2020年3月末,招商银行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1.35%,较上年末上升0.17个百分点;逾期贷款率升至2.02%。平安银行新一贷2020年3月末的不良率达到1.63%,较上年末上升0.29个百分点。另外,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2019年末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也超过1%。
来自银保监会5月1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,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.61万亿元,不良贷款率1.91%。而下一阶段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压力仍存。招商银行在一季报中指出,由于一季度入催且未能回收的贷款二季度起逐步进入不良,预计二季度起,零售将面临更大的不良生成压力。鉴于疫情对居民收入、就业等方面的影响,与共债风险交叉叠加,预计零售贷款风险可能也会持续较长时间。
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娄飞鹏表示,目前多家银行消费类贷款不良率回升,主要是居民收入受疫情影响下降的结果。随着疫情防控成效进一步稳固,经济秩序逐步恢复,加上政府引导扩大内需,未来居民消费会逐步增加,消费贷款也会逐步恢复。后续银行发力消费贷款时,仍然需要做好客户准入和风险管理,选择合适的客户发展业务。(作者:孟凡霞 吴限 北京商报) |
|
|
|
上一篇:CPI同比涨幅连降三个月 时隔半年重返"3时代" |
下一篇: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6.7%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