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发展咋样?记者春节期间回到山东省临沂市,发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在这里落地实施,一批特色村争当了振兴“排头兵”。这里正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。
大年初一,室外一片萧瑟,寒意袭人。但在位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,大棚里却是绿意盎然,各种蔬果琳琅满目。不远处农耕博物馆、沂蒙老街等热门“打卡”地也挤满了游客。
在沂蒙老街一期西南角的一小馆前,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们排着小长队。“俺们村的变化,这些年大得不得了。”村民李友民说,“我以前做散工,收入不稳定,借着村里发展旅游的好势头,3年前开了这家店,生意还不错呢。”
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,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多年前,村里提出了“让长三角的人回自家菜地看看”的农业旅游口号,逐步升级到现在。“旅游收入去年超过4000万元,成绩可谓喜人。”
“排头兵”原先也是落后村。李友民说,代村位于城乡接合部,20世纪90年代,治安乱、环境差,远近皆知。而现在,早已是住上小洋楼、乡村胜似城的明星村,村集体收入更是过了亿元。
在王传喜看来,代村乡村振兴的成绩,源自以农为本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。他说,早期村民土地统一流转,由集体经营,逐步扩大面积。如今村企多种经营,集体强大,村民富裕。
乡村振兴,产业发展是基础,但美丽乡村、乡风文明在村里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落下。王传喜说,最早村里实施硬化、绿化等农村“五化”,到后来的移风易俗、文体队伍建设。“村里现在还办起了报纸和微信,宣扬党的政策和村内好人好事等。”
在沂蒙老区,不少村和代村一样,发展富裕了起来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排头兵”。
同在兰陵县的压油沟村,从三面环山、交通闭塞的贫苦落后村,现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,村民也都逐步脱贫;临沭县的朱村农业旅游搞得有声有色,还荣获全国传统古村落等称号;沂南县常山庄村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;更多的老区村找到了种植、养殖等特色产业,正蓬勃发展……
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临沂市委相关负责人说,在因地制宜找好适合产业的同时,当地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,着力提升农民精气神,助力乡村振兴。(来源:新华社 作者:张志龙) |
|
|
|
上一篇:青岛市北区海伦路街道节日编织新春安全网 |
下一篇:郯城:春节“播种”非遗文化忙 |
|
|
|